|
|
目录 5 月 - 2009 年
自2009年6月1日,《华夏电子报》已与《人与人权》杂志合并为《中国人权双周刊》,每两周的周四发行。您在此仍可阅读以往各期《人与人权》。《中国人权双周刊》的网址是:http://shuangzhoukan.hrichina.org ,敬请浏览。
《人与人权》编辑部
为中国的人权进步呐喊-- 《中国人权双周刊》发刊词
本刊编辑部
今年是中国人权组织成立20周年。适逢其时,《中国人权双周刊》面世。这是由中国人权编辑出版的中文网络刊物,由原先的《人与人权》月刊和《华夏电子报》周刊合并而成。
本刊的宗旨,一语以蔽之:为中国的人权进步呐喊。
中国人权成立20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至今仍在坚守自己的阵地,屹立不倒。20年前,当“人权”在中国大陆还属于政治上的禁忌,普通民众对此也知之不多,一群留美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创立了中国人权组织,率先举起人权这面旗帜,倡导国际人权标准,宣扬人权理念,推动中国制度变革,争取最终在中国实现《世界人权宣言》中的各项权利。
今天,人权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普世价值和世界潮流。中国民众的权利意识空前觉醒,维权运动方兴未艾。在大势所趋之下,中国政府也不得不把人权写入宪法,并颁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内的维权活动尽管现时仍然步履维艰,却比以往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面对形势的变化和挑战,中国人权恪守自身使命,走上更加专业的道路。这次创办《中国人权双周刊》便是一个体现。本刊将秉持理性、平实的方针,全面客观地报道中国的人权状况和民众维权活动,对社会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度的分析评论,系统介绍国际人权知识、人权法律和维权案例,为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服务。
本刊也将是一个交流的平台,除了介绍中国人权自身所做的工作外,同时还与各方同道交换信息和经验,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守望相助。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与国内民众的联系,欢迎大家发表各种意见,参与人权讨论。同时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他们人权遭受侵犯的案例,支持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刊是双周刊,每两周的周四发行。初步设如下栏目:时政评论、公民维权、法律天地、思想争鸣、社会民生、青年视野、人物报道、历史钩沉、国内来信、国际窗口、文化之角、人权简讯、编读互动等。同时,将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完善。
在本刊面世之际,适逢“六四”国殇20周年纪念。为此,首期将以此为主题,出版“六四”纪念专刊。20年前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血案,最不可宽宥的就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对民众生命的公然残杀。生命权是人的各项权利中最为宝贵的,侵犯人权莫此为甚。能否公正评价“六四”事件,是衡量中国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权状况的进步有赖于全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需要点滴的改良和韧性的抗争。尊重人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社会氛围、一种生活品质,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当人人尊重生命,捍卫自身的权利和尊严,同时推己及人,关心社会和他人,勇于仗义执言,抵制公权力的滥用,参与公民社会的建设,中国人权的进步就尽在
其中了。
《中国人权双周刊》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huangzhoukan.hrichina.org/issue1/?article=1
《中国人权双周刊》征稿启事
《中国人权双周刊》是中国人权的中文电子刊物,欢迎各界人士踊跃赐稿。
本刊的宗旨:普及人权理念,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我们关注中国人权状况,支持维权活动,报道社会民生问题,评论时政,介绍维权案例和法律常识,推动法制建设,扩大公民社会的空间,同时报道国际人权信息,探讨人权理论,为读者开拓更广阔的视野。
本刊设有:时政评论、公民维权、社会民生、法律天地、思想争鸣、青年视野、人物报道、历史钩沉、国际窗口、文化之角、国内来信、人权简讯、编读互动等栏目。
我们欢迎短小精悍的文章,将优先采用。每篇投稿最多不超过5000字,每千字稿酬40美元,每篇上限为200美元。本刊只发首发稿件,请不要同时一稿多投。
我们将在收到稿件后的10天之内,通知作者是否采用。本刊对稿件有编辑权。稿件一经刊用,即支付稿酬。投稿者请详细注明稿费接收人、地址和联络方式。
本刊网址: http://shuangzhoukan.hrichina.org/ 或 http://biweekly.hrichina.org/ 编辑部信箱: shuangzhoukan@hrichina.org 或 biweekly@hrichina.org
本刊发表的文章欢迎转载,请在转载时注明“《中国人权双周刊》首发”和原文网址。 所发文章文责自负,不代表本刊的立场,除特别注明。
本刊编辑部
《中国人权双周刊》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huangzhoukan.hrichina.org/issue1/?article=16
时政焦点
北京能拒绝“三权分立”吗?——给中南海补堂普世价值课 — 牟传珩(山东)
普世价值犹如“春风满园关不住”,中国民间一场《零八宪章》运动已经“出墙”而来。
泰国乱局对中国模式的借鉴和启示 — 楚寒 (美国)
如果政治精英再不对泰国广大农民进行政策扶助,军人干政不受制约,泰国的这政局混乱恐怕会循环出现。
孙文广事件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 李昌玉(山东)
事情之严重在于,堂堂政府以黑社会的方式执政,以暴徒、流氓的手段来对付公民。
专题:纪念“五四”九十周年
对激进主义的反思与再反思——对五四运动的政治思考 — 王军涛(美国)
在统治者极度暴虐没有节制的情况下,运动、暴力和革命并不是非理性的,而是理性的行动策略选择。
五四时期的新政治运动及其走向 — 陈子明(北京)
五四时期对内的国民运动,既有新文化运动,也有新社会运动和新政治运动。
我们的五四——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序 — 余世存 (北京)
中国文明的转型乃是一场空前的革命,中国注定跟革命相遇,如果五四圣贤们没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得接受这种革命遗产。
追忆一九八九
血与火的洗礼——我在1989年 — 刘贤斌 (四川)
我要感谢八九年的民主运动,因为是她让我那正直、善良和勇敢的天性没有泯灭。
六四死刑犯张茂盛 — 廖亦武(四川)
好了,敬大家一杯,为了我们共同的遭遇,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淡忘的遭遇。
回顾历史
长寿湖右派李吾贞——1957年重庆市劳动局干部 — 裴桑(四川)
我决不再去长寿湖,决不再去!不是你来,我提都不想提到它!
西藏 “红成”事件——文革时期最大的藏民的抗暴起义 — 桑杰嘉 (达兰萨拉)
该事件跨越青海、甘肃和四川三省,大约有十万人参加了这一反抗运动。
文革中的大昭寺 — 李江林(美国)
若干天里,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昭寺被洗劫一空,大量经书和唐卡被付之一炬。
读书
二十年前的今天——介绍《八九中国民运纪实》 — 胡平(美国)
这本书,完整地记录了从1989年4月15日到6月24日70天里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
文学园地
我的贵阳 — 欧阳小戎 (贵州)
我每到一个城市之后都会发现,只有在贵阳,才有那种心如明镜,一尘不染的感觉。
国内案例来信
维权勇士承森被迫害致死——上海访民参加承森追悼会 — 上海访民
中国人权的报告与消息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颁布,上海维权律师遭骚扰 — 中国人权
高智晟妻子致美国国会议员公开信 — 中国人权
深圳维权律师刘尧获缓刑释放 — 中国人权
山东访民被当局处以劳教 — 中国人权
中国维权大事记:2009年3月21日至2009年4月20日 — 何永全(上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