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了近一个月后,胡温当局终于出手,宣布薄熙来“涉嫌严重违纪”,停止其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的职务,立案审查。十八大前中共党内高层上演的这出权斗大戏暂时告一段落。这些天来,北京政局波诡云谲,各种谣传纷起,不仅老百姓议论纷纷,而且具有不同背景的官方媒体也搅进来,释放不同信息,互相抵牾,舆论几近失控。对此,凡是经历过文革的,很自然会联想起“四人帮”垮台前一年那个夏天的情形。
造成流言满天飞的原因,恰恰是由于当局处理薄熙来问题黑箱作业,迟迟作不出决定来。难产的原因在于薄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牵涉十八大前太子党与团派之间的权力博弈,而且涉及党内意识形态之争,如何评价薄主导的“重庆模式”关系到今后中国施政路径的走向。在党内派系林立,各方意见对立的情况下,胡锦涛又缺少权威,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摆平。如果直接在政治上清算薄熙来,势必引发党内激烈争论和反弹,弄不好会破局,弄翻共产党这条船。这是党内各派系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这种情况下,胡锦涛不得不刻意回避政治路线之争,以免引爆党内争议,转而拿薄熙来的妻子涉嫌英国人尼尔•海伍德命案一事开刀,用涉及洋人命案来堵住党内保薄的人之口。与此同时,在处理薄的问题上,也适当留有余地,继续称薄为“同志”,只是“违(党)纪”而不是“违(国)法”,就连撤职的用词也是“停止”而不是“撤销”,尽量避免刺激党内外拥薄的人。
胡锦涛这样做,除了出于权谋的考虑外,还有更深的原因。胡当政十年被权贵集团绑架,以不变应万变,用高压维稳来应对跛足改革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致使贫富悬殊、社会不公愈演愈烈,而这恰恰是“重庆模式”得以生长的土壤和社会基础。不仅如此,胡本人就是国内政治气候左转的始作俑者。他上台伊始,就朝拜革命圣地西柏坡,又提出政治上“要学习古巴、北朝鲜”,还在建国60周年庆典上推出“毛泽东思想方阵”,为国内左派崇毛造势撑腰,推波助澜。在这一点上,薄熙来搞的“唱红”与胡锦涛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这也是胡锦涛不想从根本上正本清源,与毛左彻底切割的原因所在,因为一清算就清算到自己头上。
而且从这次处理薄熙来的方式来看,当局继续沿用老一套做法,党比法大,拘人在定罪之先,并没有走正常的司法程序,还是搞舆论一律、表态拥护那一套。这说明胡锦涛并不想真正改弦更张,与过去那一套党文化的思维模式切割。对此,艾未未说得好:“薄被清理,不是司法的胜利,不是公正的实现,而是党凌驾于司法的明证。”当局口口声声说要依法办事,这次处理薄熙来却又沿用故伎,这与重庆的“黑打”又有多少区别呢?
薄熙来事件凸显中国政治改革的必要性,这恐怕是历史给共产党改过自新的最后机会。对此,我并不乐观。从近来当局追查“谣言”而大肆抓人,关闭网站,严控舆论,就是不祥之兆。当局左右开弓,既打毛左,又打自由派和民间活跃人士,同时释放一些烟幕弹,忽悠舆论,一旦稳住阵脚后,继续维持党天下的现状。这是在薄熙来事件后,观察时局时值得注意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