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China Rights Forum

临近年末,中国正在上演一场拥毛和批毛大戏,官方喉舌和民间舆论两军对垒,争论得非常激烈。对毛的争论由来已久,这一回合的起因是今年是毛冥辰120周年,中国官方紧锣密鼓地展开筹备活动,发动舆论攻势,为毛正名,宣扬毛的“历史功绩”,讨伐社会上“非毛化”言论,为纪念活动造势。 当前,中国社会严重撕裂,官民对立,看法两极,其中一个焦点就是对毛的评价。毛已死多年,但幽魂仍在中国游荡,魔咒始终缠绕着国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一是邓小平当年否定毛是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规定“宜粗不宜细”,把毛的罪过遮掩起来,使中国民众不了解毛的历史真面目;二是六四镇压后,改革已经成为权贵集团的专利,...
2013年4月13日肖国珍律师为丁家喜拍摄的照片 (一) 得到家喜被捕的消息,我如遭雷击。 4月17日晚,一如平时,我打开邮箱。 “如果我失去自由”,赫然跳出来这么一行字——是常青的邮件。预计到危险、有无数次被抓经验的他,匆忙之下,寥寥数语,对几位朋友托付他9个月大的幼子。 我立即跟常青联系,未果。 很自然地,我给家喜打电话,没有人接。再打,还是没有人接——后来从家喜夫人处得知,这是家喜被带走前“收到”的最后一个电话,当时警察正在抄家。家喜要接我的电话,被警察强行挂断了。 对家喜、常青的抓捕,是同时进行的;次日,他俩被刑事拘留,“罪名”是“非法集会”。 得知他俩被刑拘的那一刻,我几乎休克。...
动荡历史中的人生之路 “你的人生经历对你人生观的形成、人生道路的选择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展望起了什么作用?”这是我们最近向不同世代的中国人提出的问题。我们想了解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人生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每一个人是如何度过动荡的历史年代。 我们收到的答复,汇集成本期精彩的内容。他们讲述了各自的人生经历,他们的人生故事浓缩了厚重的历史。 本期撰稿人中最年长的生于1947年,最小的生于1990年。我们大体上把他们分成两组:一是那些“ 生在红旗下 ”、经历过文革和1989年的民主运动的作者;二是那些出生在经济改革和充斥着社会冲突和思想矛盾时代的“ 新世代 ”。 第一部分:生在红旗下 在第一组中...
1983年,我和家人一起首次去中国旅行了5个星期。那时离毛泽东之死和文化大革命结束还不到十年,人们还是不敢与外国人攀谈。虽然我和小女儿吸引了满大街好奇的人群,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茫然地盯着我们。因为担心“老大哥”在背后盯梢,我与人只有过为数不多的低声交谈。 当我1989年4月重返中国时,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政治自由化亢奋时期。学生、知识分子、持不同政见者和普通市民在餐馆、宿舍、公园、美发店等场所兴奋地展开辩论,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作家、记者、电影导演和纪录片制作人敢于触及自共产党1949年以来即列为禁忌的话题。当时颇有一些欣喜若狂的气氛。 5月,我再度回到北京,...
饶有趣味,实在太有趣了。 我从未想过会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朱其华在中共受重创的早期还是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与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夫人、朱德以及其他历史上的领导人有过交往。1926-1927年,即他日记中记载的那段时期,他是共产党的一名中级宣传干部。当时中共正在脱离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两党正计划北伐,扫除北京的军阀统治者,在全中国实现革命。但蜜月过后,共产党员被迫逃离国民党。毛泽东遁入山区,并最终踏上长征路;其他人包括周恩来和朱其华,在土匪和国军追赶下作鸟兽散,其间许多人毙命。朱其华在经历了受伤、无助,...
小时代 学生在上课上,北京。摄于2011年2月1。摄影:ToGa Wanderings; Thomas Galvez 关于新网络版《中国人权论坛》 马钱科植物 。摄于2011年,照片来源:kaiyanwong223。 给编辑的信 看人们使用技术 。照片来源:Tricia Wang 王圣捷。
一 毛泽东的幽灵像层层雾霾,一直盘桓在中国上空,至今犹然。毛的西方知己史沫特莱以其女性直觉发现,毛有一扇门,始终没有对人打开。毛不只一扇门,我们不妨耐心勘舆,略窥其堂墺。 二 第一扇门,来自德国。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子,毛网漏吞舟地完成了其东西方历史文化的首次综合。经由日本传入的欧洲19世纪杂乱思潮:社会达尔文主义、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叔本华生命空虚论、尼采超人哲学、赫胥黎天演论、杜威实用主义、柏格森生命哲学、罗素经验主义以及日本武者小路笃实新村主义……对青年毛一脑子四书五经三国水浒西游的“封建糟粕”,不啻摧枯拉朽。德国思想家泡尔森一本《伦理学原理》犹契毛心。...
人生的际遇各不相同。上帝会给每一个人出不同的考题;撒旦会对人做出种种试探。 好在,上帝造人的时候,对人鼻孔中吹的那口灵气,乃是人之为人的共同特性,这就是良知、公义、爱等美好品质。它引导着人与人类前进的方向,哪怕道路崎岖。 神为人所做的奇妙安排,如同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回忆我自己的人生经历,轨道弯曲而清晰可辨。 祖父是儒雅的老中医,被当局定性阶级成份为“工商业地主”。在毛时代,这对于一家三代人而言,都是原罪。父亲精于琴棋书画,且略通武艺,却因“家庭出身”而做了一辈子农民。在我还刚会走路时,曾亲眼看见祖父与父亲在台上挨批斗,那是严重缺乏娱乐的乡亲们的保留节目。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幅场景:...
本书解构了关于中共统治中国的最后幸存的神话之一:从1949年“解放”到1958年开展大跃进,那段时间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许多生活在中国以外的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相信这一说法,即那是中共以非共产世界也可以尊重的方式统治中国的时期。 《“解放”的悲剧》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做到了这一点。冯客是一位“震慑”派历史学者。在他的前一本书《毛泽东的大饥荒》中,他搜集了大量中国大陆官方档案中的证据,并把它们与其它公开发表的内容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冯客认为,从一开始,中共就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其征服的国家。因此,中共立刻放手对整个社会使用恐怖和暴力,就像毛泽东从1940年代初为在党内进行控制一直在做的...
多年来,我读过约十几本有关中国监狱的回忆录,但没有一本像廖亦武这部细致而又绘声绘色的狱中纪实对我产生如此的影响。这本书之所以打动我,应归结于廖亦武所特有的诗人的才华、作家对细节的敏感,以及他愿意倾听狱友们多彩而悲惨的故事。 世界上只有极少几个国家,一个人会因为写了一首诗或拍了一部电影而身陷囹圄,遭受深重的苦难。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那个国度惧怕艺术家;在艺术家对执政党构成威胁之前,党必须对他们进行打压。 廖亦武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甚至包括那些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卑陋龌龊的年轻诗人的丑事。他在参加自己心爱的姐姐的葬礼时,与一位陌生女人发生性关系,丧服散落在地上。...

页面

订阅 China Rights Forum